2025年2月4日 星期二

善終

 一個人盼望善終,就勉勵善生 ,他是多麼有福 、多麼明智啊!凡現今輕賤世俗 切望前進 ,守好會規 . 多行苦工 ,爽快聽命 ,不隨私情 ,為愛耶穌的緣故 , 甘心忍受各樣的艱難,像這樣的人, 臨終的時候 , 有大希望 · 趁你身體健康時 ,你能多立功勞…若是害起病來 , 還能做什麼呢?人害起重病來 , 改過的很少…就如時常參拜聖地的人 . 少有成聖的一樣。 你不要依仗親戚朋友 , 耽擱你救靈魂的大事 , 因為你想不到他們會很快的忘記你。與其等 到死了以後盼望別人救助,不如現今早為自己打算 , 早立功勞 。如果現在你不為你靈魂的大事操心, 到你死了以後 . 誰還為你操心呢?現時的光陰 . 極其寶貴 。聖經上說:現時是能得聖寵的時候 ,現時是能救靈魂的時候 (格後六2) 。現今的光陰 , 若你善用 , 就能得常生。你偏不 用,真是可嘆!哪知後來你雖然求一 天或一小時來痛悔改過 ,也不 一定能得到 ·唉!好朋友! 若你現在常提高警惕 ,常預防死亡,將來臨死之時,能脫免多大的驚恐 、多大的危險呢!所以你該勉勵善生 ,為到死的時候 ,不但無恐無懼 ,而且興高采烈。現今你學著死於世俗 , 為到那 時好同基督一起生活 。 現今你學著輕看萬物 ,那時就能到基督臺前 , 沒有阻礙。 現今你克苦肉身 ,那時自然能生出倚靠天主的心來。 哎!昏迷的人啊!任何一日你也保不住不死,什麼還想得高壽呢?



死亡

 死亡的時刻來得很快,你該省察你的良心怎麼樣 。 今天你還是人, 明天也許就不在人世了 (加上二6) · 待你遠離人的眼目 ,人也就想不起你來了 。 哎!人心糊塗頑固 , 只顧眼前 ,不 管將來 。你該整肅你的思言行為 就如同今天要死一般 。 若你良心潔淨 , 你必定不怕死 。 躲避 罪惡 ,比躲避死好多了 . 若你今天預備得不妥當 , 明天怎麼能預備得妥當呢?況且明天是個不可靠的日子 。因為你有沒有明天 , 怎麼能知道呢? 我們不努力改過遷善 , 活到大把年紀有什麼益處呢?哎!活到大把年紀往往不但不能改毛 病 反倒增加罪過 . 巴不得我們能在世上善活 一天才好!有許多人回頭已經不少年數 , 但毛病 卻改去不多 。死固然可怕,但活到大把年紀也許更有危險 。 常想著死 ,天天預備善死的人, 是有福的 。若見別人死 , 就該想日後你也要走這條路。 清晨 ,你應想你活不到黃昏 。 黃昏 , 應不敢保你有明晨 。 所以該常預備著 , 勉勵善生,別 叫死期正在你不預備的時候來臨 。 有許多人猝然死了 。 耶穌說過 「在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要來 。 」 (瑪廿四4) 死期來到 , 你便開始對你過去的生活方式 ,深痛從前的冷淡鬆懈。

忠信

 基督和忠信靈魂的密談


 「主 ,我天主, 我要聽袮在我心內談話。」 (詠八五9) 聽天主的密談 , 受天主神慰的靈魂是有福的。能領受天主默啟的密語,而不留意世俗言語的耳朵 , 真是有福的 。不聽外來的聲音,但聽內裡的真實教訓的耳朵, 確實是有福的 。 不看外界之事 , 只細察內心之事的眼目,真是有福的。 一個人能透徹內裡的事情, 又實心推求 , 專務著一天比一天明白天上的密事 , 這個人真有福。喜歡專務天主的事情,完全除去世俗的阻擋, 這個人真有福。我的靈魂!你當細心體會這些事!緊閉五官以便能聽到天主對你說的話。 你可愛的主說: 「我是你的救主 , 我是你的平安,你的生命。 只要你在我面前 ,你就可得安樂。你該離開暫時的事物 , 尋求永遠的事物。世上的事物 ,哪一件不是哄人的圈套呢?如果造物者離開了你, 那麼一切受造之物還能對你有什麼幫助呢?為得真福,你當捨棄各樣事物, 只求忠信於天主,叫祂喜歡。」

但丁

 地獄之旅


 但丁緊隨維吉爾在荒涼的山區蹣跚前行 , 過了許久,來 到了一個黑黝黝的山洞, 他們在洞口停了下來。 四周陰森無比, 颼颼冷風襲來, 讓但丁不寒而慄。只見 洞口大門隱約刻著字, 但丁瞇起眼費力地讀著。那是地獄的 入口。 


地獄之門銘文 


從我這裡進入悲慘之城的道路 ; 從我這裡進入永恆痛苦的深淵 ,從我這裡走進永劫不復的幽靈隊伍中 ,我是由三位一體的聖父 、 聖子及聖神所建造。 感動上主造我的是正義」

 在我之前 ,除了永恆 , 別無他物 我與天地永存 ; 凡進此門者 ,將捐棄一切希望。



 但丁反覆讀著, 始終無法理解其中奧義, 只好向維吉爾求助。 維吉爾笑著說: 「我們要從這裡進去, 然後開始這趟旅 程,你將會在那裡看到悲慘的靈魂, 但不用恐懼和膽怯,隨 我大膽前行吧! 」 說完, 便拉著但丁的手, 緩緩走了進去。 他們的腳一踏入地獄之門 ,即刻傳來嘆息, 深沉地號哭聲, 這些聲音在黑暗中朝著他們襲來。 但丁不禁鼻酸,不 由自主地流下眼淚。 這些喧囂聲在漆黑的空中綿延不絕。 嘆息、痛苦喊叫、淒厲哀號聲宛如飛沙走石、隨風打轉, 永無止盡地迴盪著。 但丁驚恐地問: 「老師,這是什麼聲音?發出痛苦哀號 的人們是誰?」 維吉爾對但丁說: 「這裡是地獄的走廊, 形狀像圓環, 那些聲音正是求死不得的靈魂發出的悲鳴。 他們生前膽小怕事、冷漠自私、 趨炎附勢, 裡面也混雜一些墮落的天使, 正義和慈悲都離他們遠去。 別管他們了, 看看就繼續往前走 吧! 」 但丁抬頭望去,在黑暗中看見一面翻捲的旗子,旗子後 面跟著一長列赤身裸體的靈魂, 大黃蜂螫刺他們的身體,鮮 血從他們的臉龐淌下, 與眼淚合滴到腳邊後, 再遭令人噁心 的蛆蟲吸吮所剩不多的肉體。 此場景和耶穌說: 「那裡的蟲子不死, 火也不滅」(谷 九48) 極為吻合。

智慧

 智慧沒有對人特別的幫助,是天主親自教導人。 他們因智慧充滿了對天主甜蜜和神聖的愛,因而他們打敗了魔鬼。 可是,現在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學習智慧。 首先,他們想從虛榮中變得聰明,以便被稱爲優秀的人員和傑出的學者。 其次,他們想要聰明,以便擁有和贏得財富。


 爲了贏得榮譽和特權,人們到學校學習,是因為驕傲。天主要教他們謙卑。


 人爲了貪婪而進入學校。他們進入是爲了贏得特權,羨慕那些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這就是爲什麼天主要離開他們,因爲他們沒有學習天主的智慧。 但是,既然天主是善良的,天主給他們祈禱的東西。 爲麪包禱告的人,天主賜下麪包。 天主的朋友爲麪包祈禱,他們尋求和學習天主的智慧,天主的愛就在哪裏。

義工

 人生道路是永遠的。 


當他躺在休養身體時,St. Ignatius轉向閱讀和反思,尋求天主的安慰和精神的指引。 通過祈禱,他開始經歷一個深刻的轉變,一個最終將引導他走上信仰,遠離罪惡和走上聖人道路的方向。 在接下來的那些年裏,他致力於通過他在耶穌會的工作爲他人服務。 無論我們是誰,無論我們來自哪裏,做出什麼改變,尋求更高的生活目標導向天主,是永遠不會太晚。 無論我們是在與什麼成癮作鬥爭,也永不會太晚。


他生命中的另一個重要教訓是爲他人服務。  對於Ignatius來說,服務不僅僅是一種義務,而是一種召喚,一種活出他對世界的信心的方式,並對他人的生活產生切實的影響。 這是一個適用於我們所有人的教訓,無論我們的背景或情況如何。 無論我們是志願服務,在廚房做志願工作,向慈善機構捐款,還是僅僅幫助有需要的朋友,我們都可以體驗到服務他人帶來的快樂和滿足,並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 最後,也許最重要的是,St Ignatius的生活提醒我們信仰需要變革的力量。 對聖人來說,正是他對天主深沉而持久的信仰力量,給了他勇氣來克服自己的個人掙扎、缺點;來過有意義和有目的的生活。 

2025年1月31日 星期五

臨在

 如果你內在所看到的是天主時常佔據着你,使你不斷回憶那使你充滿聖潔的沉默,這沉默在你心中瀰漫着極大的平靜, 請不要用其他思想來擾亂天主對你的這工作。 這位偉大的天主通過甜蜜而親密的回憶使你感受到祂在你內的存在。 滿足於祂在你身上所做的一切;把自己完全交在祂的手中,不要對祂要求什麼。 


 “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天主,我什麼都不是” 這句話對你來說就足夠了。這個神聖的沉默不斷地持續。


 習慣於禱告時只用簡潔的文字。 讓你的頭腦滿足於默想,停留在沉默中, 享受天主在你內的神悦。

緘默

 當天主說話的時候,我們要保持緘默。 不要做那些不停地說話,永遠不停下來聽天主聲音的人。 懶惰不是安靜的祈禱,它使靈魂有充滿自私的自愛。我們應以神聖的敬意讚美天主, 避免大罪。天主用恩典的精神激勵着靈魂的一切聖潔行動,在無大罪的景況下靈魂以非常真實的方式享受天主。 


 默觀後出神的狀態是一種非凡的經驗,只有天主才能提升靈魂到此境地。不是每個人都被這樣感召;很少有人達到這種境地,因爲很少有人有足夠的勇氣和忠誠來爲自己而死於罪惡, 追求全德。這種人全心全意只尋求上主, 追求聖德的最高峰。  


人靈保持聖潔德行高於自己一切的利益,並通過信仰,愛天主在萬有之上和放棄與天主不能緊密結合的東西。聖德在靈魂深處創造了一種神聖的尊重,一種對罪惡的憎惡,一種對天主勇敢的愛的嚮往和實踐。

悔改

 悔改中所經歷的考驗: 我們的行動要導向成聖:  考驗 :在每人中通常有一種邪惡的主導傾向,我們可以稱之爲主導自己的邪惡核心,這是我們所有跌倒的原因和根源。 我們認識到我們自身的一些壞傾向或缺點,最好特別選擇其中一個壞缺點,用盡所有的力量攻打它。 在消滅它之後,我們應該把自己放在其他餘下的缺點,一個一個地征服, 最後達到完美的境界。 這是天主考驗和淨化我們的過程, 當中充滿艱辛。 這種考驗是最考人的耐性和勇毅,特別是要最後獲得完全純潔的美德。這個考驗過程特別艱難嗎?考驗的困難程度會來自我們個人的性格:例如,我們的反復無常,今天說要改過自新, 明天又陷入大罪惡中。我們的輕浮的心態令我們一而再, 再而三跌倒。 

所以我們必須慢慢地逐一拔除壞傾向, 不能一步登天, 在人生慢慢地走上完美的道路。

人不能一下子就變成聖人。 除了去除壞傾向, 還要經得起考驗。 不是唸了某些經文便是聖人, 而是在人格的成聖增長,隨着時間的流逝; 還有誘惑磨難中的考驗, 才稱得上爐火純青的聖人。

聖經

 聖女耶穌聖嬰德蘭在靜禱中 , 在福音的 文字和景象中尋找, 一心想 「認識好天主的性格」 。 認識是愛情的基礎, 而愛情又會激勵人去 加深認識 。靜禱是多麼需要有啟示性的真理( 天主聖言), 尤其對初學靜禱者更是如此 。 靜禱唯有藉著信德, 才能建立起與天主之間的 交往;而信德也只能憑靈魂對啟示性的真理( 天主聖言)之認同與服膺 , 這才能達到造物主那裡 。 因此, 要確保在靜禱中與天主有經常性的往來 , 就更該用 豐富多樣的“ 靈性”食品來滋養信德了 。 想想看, 當一個人不能指望天主以聖神的恩賜在自己的身上有所作為時, 他若不依靠啟示性的真理( 天主聖言)生活, 只靠自己, 那麼他和天主愛情的交往會變成怎樣呢?結果只會使人處於空虛、 冗長而痛苦的 厭倦中。或者他會懶惰地無所事事, 不冷不熱, 不去神修, 不去祈禱, 不作善功。 這些一切都使人一無所獲, 反招地獄之苦。 


但是, 若有好的靈修( 天主教聖經 ),靈魂就能像聖女大德蘭, 對抗孤獨並專注於天主聖三。聖女所推薦的是保持收心的靜禱和閱讀; 而天主的神能則能支援靈魂的五官能( 五官的感覺),靈魂和天主之間愛的交流。 有些靈魂很容易收斂心神, 也很容易與天主有愛的交流。但有些人閱讀聖書後,從中汲取的思想反而會打擾他們與天主的親密來往;因此有些人可能會認為, 人的理智對此不但沒有幫助, 反而給靜禱帶來障礙。順著這種想法往前再走多步 , 便可能會走到取消一切有益的閱讀, 或為其他任何事務而犧牲閱讀的地步 。 


疏忽閱讀, 會使這些人面臨 一種危險, 危險的嚴重性只有日後才會發覺。 從目前來看,他們只靠熱情的靜禱在靈修的祈禱中表現不錯;但在正常的情況下, 由於缺乏營養( 聖言真理之光), 靜禱會慢慢被失去興趣和趣味, 變得貧乏。祈禱者會冒著迷失方向的危險 , 而沈溺於自私的不冷不熱主義之中, 因為它畢竟缺乏聖言的力量和光照 ° 


其他人看見這靈魂顯得很寧靜 , 就以為他已完美地與天主結合了 , 但之後卻發現這人迷失在自己之中, 迷失在自己所創造的幻想之中 。他信德的天線 , 根本沒有藉教義的真理 , 適當地接通在與天主交流的基礎上 。他根本不能維持自己與天主之間的交往, 他缺乏聖經中對他的指導, 他沒看聖經 ;   有人往往會舉出一些大聖人作例子, 說他們的智力不高,學識也不深,照樣能成為大聖人 , 藉此刻意削弱以知識輔助靈修的重要性。要知道,這些聖人蒙受天主獨特的光照, 他們的情況是例外的。我們必須注意, 天主確實曾以祂的援助來彌補聖人們智力的不足 , 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可以不努力研讀 , 只坐等天主的救援。亞爾斯本堂神父曾非常努力地準備晉鐸。 以後, 他又用很長的時間準備 他的主日講道。我們對他日後所領受的奇異神光, 不但可視為他聖德所結出的果實, 而且也可看作是他為了滋養和光照自己的信德所付出的艱鉅不懈的努力以後, 才獲得的賞報。 閱讀, 思想聖言, 還有不可忽略聖經, 是很重要的。

靜禱

 如何掃除靈魂的壞貪念, 並光照他們的 善意呢?這裡有一些例子  , 更能使人明 瞭: 「有一個富翁膝下無子 , 又沒有一個他所中意的財產繼承 人 。 他的財產受到了部分損失 , 令他很難過 。 其實損失並不可觀 , 他還是有生活上的必需財物 , 而且為他和他的家庭仍是綽綽有餘 。 倘若這時他自陷於憂悶不安 , 彷彿已到了沒有一塊麵 包果腹的地步 , 那麼吾主怎能鼓動他為愛主而放棄一切呢?他也許會答覆說 , 他之所以惋惜自己的財產 , 是因為他想賙濟窮 人。但是 , 依我看 , 天主並不要他沉迷於這種愛人的感情中, 卻要他遵循至 尊者的榜樣, 承行天主旨意; 在設法恢復自己的財產時, 也要保持靈魂自己的平安 。 」 在另一個案例中, 聖女說 , 有一個人, 「他的生活已能維持 , 甚至綽綽有餘 , 但他卻時時設法獲得更多的財物......, 這人的意向無論如何高尚 , 我也絕不會苟同。 」


收歛心神的靜禱


 聖女大德蘭:

妳們中那些能把自己開閉在靈魂的小天堂中的人, 要相信自己正走上了一條絕 佳的道路。 


聖女大德蘭對靜禱所下的定義是: 人與天主之間的愛的交流, 在交流中, 人深知自己被天主所愛。  聖女大德蘭在這些篇章中, 敘述了她常用的靜禱方法,並且熱心地介紹給大家: 「但願上主把這種祈禱方式教給妳們當中尚未知曉的人。 至於我本人 , 我承認在吾主教導我之前 , 我還不知道心滿意足地誦經是怎麼回事 。 就因為內心收斂的習慣使我獲益非淺,所以我才用如此多的篇幅加以解釋。 使聖女獲得如此成功的祈禱方式, 就是收歛心神的靜禱。」

 

 收斂心神的靜禱


 她寫道: 「有人稱這種靜禱為收心的靜禱。 因為在這種靜禱中 , 靈魂把他的一切官能都收斂起來 , 與他的天主一起回到他自己心中。 」 接下去, 她的描寫就更加詳盡了 : 「靈魂似乎終於明白世物不過如此 , 於是趁著最適當的時機,起身走了。他又好像一個人躲進要塞中 , 再也不怕敵人的進攻 。 五官從外界的事物中收了回來 , 並且對世物鄙視之甚, 以致肉身的眼睛也自動閉上了 , 再也不看世物 , 而靈魂的視覺卻大為覺醒了 。 所以 , 遵循這條道路的人 , 在他們靜禱時,幾乎始終是閉著眼睛的 。 此外 , 從各方面來看 , 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 我們必須注意, 這並不是受天主的支配所產生的被動收歛心神,而是出於自由意志所勉力實現的收心。

克修

 德蘭論克修 和人世不能避免的痛苦。 痛苦聖化人。


 背着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 


要上升到天主面前, 除了登上崎嶇流血的加爾瓦略山路,別無他途 ,要攀登加爾默羅山也是一樣。 厄瑪鳥的兩位門徒尚在因加爾瓦略山的悲劇而憤慨憂悶時, 耶 穌對他們說: 「默西亞不是必須先受這些苦難, 然後才進入祂的光榮嗎  ? 」 耶穌這樣說 ,是在宣佈一項律法,就是祂自己甘願接受、 也是門徒必須接受的律法。 祂又召告他們說: 「徒弟不能勝過師傅。 世界惱恨了我 . 也將惱恨你們。他們將迫害你們 , 如同他們迫害過我一樣……。 我打發你們, 如同把羔羊送進狼當中。 」 這痛苦的律法, 是導向生命的律法。 耶穌基督以聖體聖事的方式留在我們中間, 祭臺上餅酒的分開, 表示基督處於祭獻的狀態。 祂就是在這種狀態下 , 在教會內分施使人合一的聖寵。 這聖寵是生命也是死亡 . 是自作犧牲的基督把這聖寵從祂裂開的聖傷中傾流出來的 。 聖寵把不死的基督所滿溢的生命賜給我們, 同時也在我們身上宣告祂的苦難 , 告訴我們必須參與祂的祭獻,補足祂苦難的不足 , 才能把祂的功勞給予我們。 我們唯有把自己的痛苦與基督的苦難結合, 聖寵才得以在我們身上發展; 而且我們只有 經過死亡, 與自作犧牲並從死者中復活的基督結合以後, 此聖寵才會在我們的直觀神視和享有天主中達到完美。 


 教會參與祂的祭獻 ,也要求每一個肢 體同作祭獻 。 每天都有彌撒在我們 面前舉行。教會也到處豎立起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苦像。  在我們的腦海裡所思念的仍是世福, 所不斷夢想的還是現世的榮景和基督徒 的全德能兼得並享。 我們總是想忘記耶穌基督所宣告的唯一勝利 , 是在加爾瓦略山 上十字架的勝利; 只有在末日當祂乘雲降來 , 手持十字架 , 審判生 者死者時,祂才會回報祂的敵人 。 在那一天 ,和祂一起凱旋的 , 只有那些經過大災難 ,並在羔羊的血中洗淨自己的人


 "然而我們也不是肯定唯有受苦才能在現世聖化人靈, 使人立功勞 。聖女耶穌聖嬰德蘭強調: 「只有溫柔愉快才能留得住人。 」 滿溢的神愉和痛苦的創傷一樣,能淨化人靈。 愛德的強弱程度,比 一個偶爾會產生痛苦的行為,更能影響功勞的大小。加爾瓦略山上被釘的基督是得到重生的人類的典範, 他是人間最痛苦的。 聖女耶穌聖嬰德蘭在病床上臨終前這樣說: 「你們可曾看見一個黒洞嗎?那就是我靈魂的情景 …… 。 瓶子已經滿到瓶口了 。 我沒有想到會受這麼多的苦 」 她馬上又接著說, 不是為了糾正上面所說的 話, 而是為了說得更清楚: 「我雖受苦, 但心中的平安卻達到了驚人的程度······ 。 我絕不後悔把自己交給了天主的聖愛 」 


記住: 每一個痛苦不會白受。 在無大罪的景況下受苦, 這痛苦帶來許多功勞, 為煉靈得救奉獻, 為臨終大罪人悔改奉獻, 你的痛苦令許多罪人受惠。 這些善功將帶來你死後無限的光榮。

讀聖書

 我的孩子 , 為了學習活出耶穌的生命 , 你必須首先學習想耶穌所想。


 世俗具有一套思想, 但耶穌所想的相當不同。 你的思想通常比較接近世俗的思想多於接近耶穌的思想。


 福音中找到耶穌的思想 , 充滿福音精神的作者所 撰寫的書籍之中也找到耶穌的思想 。


 首先, 你必須從那裡學習耶穌的思想。


 每天預留一些時間進行神修閱讀 。 難道你每天不能騰 空十五分鐘嗎? 或者每天最少五分鐘嗎? 你卻騰出時間處 理一大堆不太必要的其他工作。 無論神修閱讀的時間有多短, 你永不要略去每天進行

閱讀。


 選定一個你將會進行神修閱讀的時間, 無論是每天早上 、 中午或者每天結束的時候均可。要準時於設定的時間開始。


 當打開你的書時, 祈求聖母幫助你去明白耶穌將要 教導你的事情, 在你閱讀的過程中, 將該書使你想到的反省告訴聖母。 你一邊閱讀時, 要記著向你說話的人就是耶穌。 恭敬地閱讀, 以恭敬耶穌的聖言。


慢慢地閱讀,不要只為了滿足你的好奇心而匆匆忙忙地閱讀,但要嘗試掌握耶穌的精神及如何活出祂的生命。


將你所讀到的東西應用於你的生活之中。留意你有哪些想法或行為已被轉化,在結束閱讀時,你要向耶穌聖母吐露一項定志。